元宇宙是个筐,什么都能往里面装。
10月18日,天猫上线了“天猫双11首届元宇宙艺术展”。光听名字,大家可能会觉得这是一场和元宇宙有的艺术展览,但事实上,它只不过是新瓶装旧酒的线上卖货。
整个活动页面共有15个参展商,包括了Alienware、Burberry、小鹏汽车、五粮液等品牌,每个品牌都有自己的特定数字收藏品(没错,就是看不出和GIF图有啥区别的的NFT),用户如果抽签抽中购买资格,就可以在购买该品牌商品后就会获赠数字收藏品。
这些数字收藏品的创作者名叫AYAYI,是阿里前阵子推出的“超写实数字人”,说白了还是虚拟偶像那一套,搞不好以后阿里连明星代言费都省了。
虽然整体看来逼格满满,花里胡哨,但用一句话就能概括:阿里打造的虚拟偶像AYAYI,为8个品牌创作了15套虚拟收藏品,消费者花钱购买商品就有机会获得。
一桶操作猛如虎,原来还是卖红薯。
阿里这又是虚拟偶像,又是元宇宙,又是艺术展,带着吃瓜群众们绕了个大圈,最后果不其然还是卖货。那些抱着弄清楚元宇宙是什么的心态进入活动页面的人,可能到最后都不明白,自己为何会为一张GIF,买了一辆小鹏汽车回家。
真正的元宇宙是什么,目前来看依旧众说纷纭,它可能是现实世界的延伸,也可能是虚拟的赛博朋克空间,但我们可以肯定的是,它不会是阿里所理解的样子——一个为电商服务的世界。
阿里的NFT值不值钱?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首先得搞清楚元宇宙和NFT的关系。
元宇宙,说白了就是人们娱乐、生活乃至工作的虚拟时空。而NFT作为区块链技术衍生的非同质化代币,具有独一无二、稀缺性、可追溯、不可分割、不可篡改和伪造、可转让等优势,非常有望成为元宇宙世界的重要资产。两者是一种从属关系,就如同房产、股票从属于现实世界一样。
要注意的是,只要花点时间,任何人都可以打造自己的NFT,但能否卖出的价钱,就得看个人本事了。
Twitter CEO杰克·多尔西一条推文卖了290万美元、詹姆斯灌篮视频片段卖了20.8万美元,支付宝推出的“敦煌飞天,九色鹿”付款码NFT售价9.9元、腾讯音乐为胡彦斌发行的20 周年纪念黑胶NFT《和尚》等等,都是NFT资产化或商品化的典型案例。
这些NFT的共同特点是:均为现实世界知名IP的NFT化。如果名不见经传的张三李四也打造了一批NFT,那肯定是卖不上价钱的,因为不具有稀缺性。阿里之所以要打造一个虚拟人物AYAYI,也是为了构建一个知名IP,然后在通过这个IP产出NFT才能顺利成章。
因此,阿里这批NFT值不值钱,很大程度上取决于AYAYI的影响力,以及消费者对联名品牌是否认可。这和粉丝高价购买偶像的周边,消费者购买奢侈品没有本质的不同。
阿里的NFT营销尴不尴尬?
首先“元宇宙艺术展”这个名字就有些尴尬,元宇宙是个综合概念,NTF也好,VR/AR也罢,都只是实现元宇宙的技术手段。这就好比,你通过梯子可以爬上房顶,但你不能把梯子喊作房顶,这个展会更贴切的名字应该是NFT艺术展。
同时,这场nft营销还充满了买椟还珠的尴尬:消费者进入展览页面,究竟是冲着商品来的还是nft来的?
如果消费者是冲着商品来的,那么这场所谓“元宇宙艺术展”就变得毫无意义,因为即使没有展览,有需要的消费者依旧会去购买商品;如果消费者是冲着NFT来的,那么商品的价值就被无限稀释了:大家只不过来买个盒子,你却非要往里放珍珠。
阿里的这种尴尬,其实是刻在骨子里的。阿里没有社交基因,腾讯没有电商基因,这是两家公司给我们的主要印象,过去阿里曾在社交领域做过多次尝试,无论是2013年的“来往”,2015年的支付宝“朋友”等等,均以失败告终。
而支撑元宇宙的原动力,恰恰又是社交,这让阿里的元宇宙的争夺战上天然处于巨大劣势,以至于频频蹭元宇宙热度,却不知道自身动作早已变形,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何为正确的道路?
对阿里来说,不外乎两点:
一是想卖货你就老老实实卖货,想做社交就单单纯纯做社交,自研产品也好,收购同行也罢,都不是问题,最重要的是别整天惦记着为电商引流,社交和电商本身就是两种商业模式。又要卖货,又要社交,还要蹭新概念的热度,怎么哪哪都少不了你啊?
二是看好元宇宙你就踏踏实实搞技术,区块链、物联网、VR/AR、5G/云计算、游戏等等都是切入元宇宙的重要赛道,腾讯、字节跳动、华为等巨头都在为元宇宙船票争得不可开交,而整天搞些NFT、虚拟偶像来充门面,着实有点自欺欺人了。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