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虚拟现实创新大会】专家预判VR应用大趋势

2018-09-29 13:31:04   来源:新浪游戏
虚拟现实产业的下一步虚拟现实产业的下一步

  ——与会专家学者和企业家预判VR应用大趋势

  在2018国际虚拟现实创新大会上,“VR+”不仅是大会的主题,也成了与会专家学者和企业家们热议的话题。大家普遍认为,VR技术在当前构建出两大应用场景,一是面向大众消费群体的消费级市场,一是针对不同产业领域的行业应用市场,而装备制造、军事、智慧城市等热门行业与VR的“碰撞”,将为VR领域带来可观的产业前景和创新潜能。

  虚拟现实将形成三大新产业

  在中国工程院院士、虚拟现实产业联盟理事长赵沁平看来,在虚拟现实产业领域,“VR+”开始兴起,“我相信今后三五年,一些重要行业都会或多或少开始应用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技术,特别是增强现实技术在行业应用的场景将更加多元。”赵沁平指出,不同于大众消费,行业对于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的应用是一种刚性需求,大众消费普及的前提是虚拟现实、增强现实技术、内容、设备,以及运动捕获、交互性能的提高,但是在军事、装备制造、智慧城市等行业领域的VR应用不会过于受这些因素的限制,将迎来非常广阔的前景。

  基于这样的判断,赵沁平提出了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的三类新型产业:第一类是行业类的虚拟现实产业;第二类是大众消费类的虚拟现实产业;第三类是专业化的虚拟现实产业,包括虚拟现实的硬件、软件和内容研发所形成的产业链,涵盖芯片、显示设备、交互设备、软件、应用、数据、模型等方面。

  在参观完中国青岛虚拟现实国际展会·法国拉瓦勒虚拟现实亚洲展会后,歌尔集团董事长姜滨发现,与去年相比,今年的展会在各行业领域内的应用越来越丰富,歌尔集团VR/AR头显设备的出货量占据全球中高端市场70%份额,近两年也开始布局内容制作和方案提供,“我们在虚拟现实的教育、娱乐、文化和健康等各个方面进行了探索,相信未来2-3年,虚拟现实各应用领域会有一个飞速的发展。”

  5G将助推VR应用的普及

  从3G到5G,移动通信的每次提速都意味着用户习惯的迭代,甚至是生活方式的颠覆。正如赵沁平所说,“3G使我们听到高清声音,4G使我们看到高清视频,5G的一个重要应用领域就是全景视频和虚拟现实。”中国联通网络技术研究院首席科学家唐雄燕同样认为5G将为我们开启超高清视频时代,“VR/AR的发展离不开信息网络的支撑,而即将到来的5G会对VR产业发展提供非常好的信息网络基础设施。”他分析道,5G不但是移动通信的下一代,也是各种无线网络、IT新技术的融合和集成,意味着“万物智联”,其对于VR产业的助推作用值得期待。

  5G为何能助推VR产业的发展?唐雄燕认为,5G将基于超大带宽、低时延和万物互联三个特征改变VR的用户体验,助推VR应用向大众普及。在大会上,“云VR”是不少与会嘉宾集中探讨的热点话题,所谓“云VR”,就把VR的内容和渲染都放到“云”上,降低VR终端设备的性能要求和成本投入。然而,“云VR”的实现,除了具备云计算的能力,对网络的要求也极为严格。唐雄燕指出,5G正好可以为“云VR”的发展提供一个高速的网络基础环境,完全满足VR产品对带宽的要求。同时,5G具备低时延的特性,可以使时延达到1毫秒,为当前各类VR应用的延时难题提供了化解路径。“现在我们享受VR服务还是依赖于有线网络,而5G是一个广覆盖的网络,完全可以让用户享受到无处不在的VR体验,无论是在汽车上,还是在家中。”

  这样的场景什么时候能够实现?作为未来极具潜能的技术产业,5G是当今各国进行产业竞争的新战场,中国正力图在5G领域成为引领性角色。唐雄燕判断,“当前我国正好处于5G规模试验的节点性阶段,标准发布、主网试验正在开展,根据当前的技术和建设准备情况,预计2020年5G业务将实现商用目标。”

  “VR+”呈现规模化与融合化态势

  在日前发布的《中国虚拟现实应用状况白皮书(2018)》中提出,现阶段我国虚拟现实产业生态已初步形成,在产业应用方面呈现规模化与融合化的发展态势。其中,规模化是指云化VR实现内容上云、渲染上云,能够解决用户体验、终端成本、技术创新与内容版权等方面的现有痛点,加速VR规模化发展;融合化是指虚拟现实与传统行业的融合创新,不断助推传统行业转型升级。

  5G技术加速落地,云化VR的春天也将来临。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副总工程师王爱华指出,目前,从应用场景与云化进程来看,巨幕影院、直播、全景视频、游戏及教育将成为现阶段近期云化的重点领域。“近期云化阶段的特点是场景已经支持终端无绳化、内容上云、实时渲染计算上云,产业成熟度高,用户使用频度高,有比较好的用户基础,既有传统内容的新体验,又有高沉浸感和强临场感体验。”王爱华认为,相对来说,远期云化阶段的特点是场景前景广阔,专业化程度高,对体验的要求较高,场景商业模式明确,但产业技术有待成熟,资本布局尚未成型,场景内容相对较少。“远期云化阶段的场景一旦产业生态成熟,可在云平台上快速扩展,将会主要应用于社交、购物、军事、工程等领域。”

  “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结合,将给人们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带来革命性变化。” 王爱华指出,虚拟现实与各行各业的融合创新应用主要集中在文化娱乐、医疗健康、工业生产、教育培训、商贸创意等领域,虚拟现实正在加速向生产与生活领域渗透,“VR+”时代业已开启。

  (青岛日报/青岛观/青报网记者 霍璟祎 余瑞新)

  崂山举办虚拟现实项目资本对接会

  二十四家机构企业与崂山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青岛日报/青岛观/青报网讯 既是VR创新成果展示平台,也是高效的产业资源对接平台。作为2018国际虚拟现实创新大会的活动板块之一,崂山区虚拟现实项目资本对接会昨日在青岛国际会展中心举行,500余家企业与青岛农商银行等金融机构围绕金融支持虚拟现实产业发展的主题展开深入探讨,24家企业和机构与崂山区政府签订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据了解,在本次大会筹办和召开期间,崂山区充分发挥大会期间投资信息捕获精准、人才资源集聚、项目引入成功率高的特点,实施以商招商、以商促展,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智慧城市联合实验室、青岛科技大学虚拟现实研究院,以及北京华捷艾米科技有限公司、新浪幻梦新创(新浪)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北京上格云技术有限公司等24家机构和企业与崂山区政府分别签订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此次签约的北京华捷艾米科技有限公司是国内VR领域的领军型企业,目前已申请100余项国内外专利,客户及合作伙伴涵盖腾讯、阿里巴巴、华为、小米、海信等。“这次签约,我们把公司的新零售业务板块落户崂山,这项业务可以达到顾客购物的全程身份识别、行为监控、记录、分析及智能支付,并提供客户消费行为大数据,应用在自动售货、3D刷脸支付、客流轨迹监控、异常行为监控、试衣等多个场景。”公司董事长李骊告诉记者,“选择落户崂山,一是因为看重崂山区在VR领域的扶持政策和产业链布局,二是由于集中在青岛的海尔、海信、歌尔等企业为我们公司项目的发展构成了很好的客户基础。”

  此外,崂山区还与美中创新联盟(ITTN)、青岛阿斯顿工程技术转移有限公司围绕15个入围“创之星”中美创新创业大赛人工智能和虚拟现实领域决赛的创业团队项目签署了中美创新创业项目成果转化协议,项目团队来自美国、英国、巴西、印度、澳大利亚和比利时等6个国家。

  (记者 霍璟祎 通讯员 张绪霞)

  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万安伦:

  VR将实现“所见即所出”

  事实上,出版一直是走在人类技术发展的前沿的,比如,工业革命时期,先进技术最早应用在交通和出版。而在今天,我们也需要在技术革命视域下看待虚拟出版。对虚拟出版我们从三个纬度考察——载体、符号和技术,载体推进符号,符号推进技术,技术反过来又促进载体和符号。

  就我个人而言,短短53年的人生历程就经过了从胶片、录像带、光电管,到后来的光盘、U盘和各种芯片的巨大跨度。硬质出版技术主要是刻、画、铸、抄,软质出版主要是抄和印,而到了虚拟出版技术则是录,数字技术、网络技术、屏显技术共同推动了出版业的快速发展。虚拟出版也是一个介质,不过这个介质实现了载体和信息之间的脱节,不再是一一对应,比如手机屏可以显示不同内容。人类的符号从文字符号开始演变为音像和场景符号,将来会实现所见即所出,我们的眼睛看到什么就出版什么,而VR/AR技术推动着虚拟出版和场景阅读。

  展望未来出版业,基于移动互联的移动出版、基于个性满足的按需出版、基于人机交互的人工智能出版,以及大脑意识直接驱动的意识出版将得以实现,未来的出版将以人为中心,呈现出阅读、科技、智能和泛出版融合的趋势。

  (青岛日报/青岛观/青报网记者 霍璟祎)

  美国Friends With Holograms创始人考特尼·哈丁:

  VR培训让“学习”更有效

  未来教育不是一个触不可及的愿景,而是在充分融合科技和教育的基础上探索未来教育理论和实践之路。体验式教学是未来教学的发展方向,通过体验式教学,学习效果和学习知识停留的时间会比之前增长75%。由此可见,亲身实践是最好的教学培训方式,虚拟现实则为亲身实践教学提供了一种可能,让用户“学习”更有效。

  公司培训通常对员工来说是个“无聊”的事,记住枯燥的培训知识也会让员工头疼,这样一来,培训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但VR培训则能改变这一现状。我们曾和沃尔玛、保险公司等展开合作,对新入职员工进行VR培训,收效颇高。比如,沃尔玛员工可能需要具有物品摆放、储藏温度确定等技能,把这些技能以游戏的方式做成VR产品,员工通过VR游戏体验,把复杂无聊的培训变得有趣真实,使员工更快地适应新的工作环境。

  有人会问,为什么不用游戏视频代替虚拟现实游戏?其实,主要差别还是在于“浸入式体验”带给用户的体验感不同。曾有人对通过两种方式培训的医生进行调查发现,通过虚拟现实技术,医生可能一次性掌握多种技术,不用费时间费精力进行多次培训,且知识的保存度高;另外,在真实的场景中,也可以让医生最大限度地还原救治场景。而通过传统教学方式进行培训,效果一般,更有甚者经过一段时间临床实习后才发现自己对此不感兴趣,半途而废。

  (青岛日报/青岛观/青报网记者 余瑞新)

  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智慧城市实验室首席科学家方碧玉:

  用数据仿真城市

  城市仿真要仿什么?简单来说,就是通过数字化的方式将现在的城市再现,基于城市的工业、人口、交通和房子等数据,为城市运行提供科学的依据和手段。

  要仿真一个城市,首先要对一个城市进行建模。我们给52个城市做过智慧城市的顶层设计,发现有一个朴素的可视化的顶层设计,并且用科学的方法进行数据仿真,是非常重要的。

  就拿房屋的通风来说,我们找了一个在北京的房地产大数据公司,他们有150个城市的房地产数据,可以观察到我们在这个环境下设计的通风状况。如果把家中的窗户全打开,几个小时后,发现房屋中间还是没有风,这就是房屋通风没有设计好。可以从这里进行延展,比如说散甲醛,现有的设备只能告诉你现在的情形,而不能告诉你未来会怎样。其实设计一个简单的App,老百姓窗子一开,就知道太阳是什么情况,PM2.5可能是什么样,这就是真实的预测。

  我曾去过巴塞罗那,那里有一个很大的仿真城市和人工智能系统。我进去看了以后,发现很简单。上来先给你派一个机器人,让机器人引导你进入这个城市,从70层的高楼到60层,一直到城市的内部、地下管廊,一清二楚。百度的AR城市、腾讯的超级大脑、科大讯飞的超脑计划,都是城市数据的运用。

  (青岛日报/青岛观/青报网记者 周 伟)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高级技术经理贺迎满:

  BIM让住宅设计周期缩短九成

  现在建筑行业的发展趋势是绿色化、工业化和信息化的“三化融合”,建筑业也经历了从手工绘图时代到CAD(计算机辅助设计)制图时代,再到BIM(建筑信息化模型)时代,包括BIM+和BIM+VR等。

  在传统时代,我们的设计是通过图纸表达的,而BIM时代,可以实现图纸和三维的良好结合。所有的信息都集中在BIM模型之中,所有的图纸都可以从模型中获得,所有的统计图表、图册,包括建筑材料等物理信息,都可以从模型中得到。

  基于BIM的建筑工业化,也就是装配式设计,是BIM在专业领域中的深入应用。除了可以应用到传统的装配式项目,还可以应用到现浇项目中。有一个效率的对比:以前,我们的住宅项目可能需要20天的设计周期,用我们研发的PKPM-BIM软件之后,可以缩短到两天;以前,需要10个人进行设计拼装,而基于我们三维的可视化模型,只需要两人。

  BIM模型的创建一直是短板,那么通过什么方式实现信息互享呢?PKPM-BIM软件支持把多种轻量化模型的程序,以动画的方式来进行查看,包括可视化的应用、项目的汇报,包括结合VR进行虚拟现实的体验,也包括对接一些渲染软件,进行专业化的应用。

新浪声明: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精彩推荐

热门推荐

HOT RECOMMEND

新浪VR简介 | 论坛社区 | 网站合作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招聘信息

Copyright © 1996-2015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证000007  京网文【2017】10231-1157号

北京幻世新科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