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罩自由还有多久:19年口罩产业整体产值近100亿(可下载)

2020-02-27 07:29:36   来源:新浪VR

  获取《生命之盾:口罩自由还有多久》完整版,请关注gongzhonghao:vrsina,后台回复“医学健康”,该报告编号为20bg0023。

  背景:疫情蔓延导致口罩需求激增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蔓延,口罩需求量激增,一线临床口罩短缺,生产企业全力赶制口罩。目前疫情新增确诊数量已经连续两日出现下降,疫情在全国上下全力防控下有望迎来拐点。

  产业链:上游原料供给稳定,中游生产需要取得器械注册证

  2019年我国口罩产业整体产值近100亿,其中医用口罩占比过半。医用口罩技术标准较高,上游主要是聚丙烯化工品生产的无纺布,中游生产企业对无菌要求较高,生产监管严格,需要取得器械注册证。

  供给:产能相对较高,生产企业众多

  我国口罩总体产能为2000万只/天,占全球近半产能规模,其中医用的外科口罩产能是220万只,医用N95口罩产能约为60万只。疫情爆发叠加春节假期,导致口罩生产企业产能利用率不足。口罩生产厂商众多,但具备医用口罩注册证的企业占比较低。

  需求:不同风险人群对口罩需求不同

  近年来我国口罩行业需求较为稳定,整体供需平衡。疫情导致恐慌性口罩抢购,短期存在较大缺口。一线临床防护口罩短缺,复工期临近,口罩需求预计短期仍将提升。但不同风险暴露人群所需口罩不同,中低风险人群佩戴一次性医用外科口罩或普通医用口罩即可起到防护作用。

  个股:短期口罩行业相关个股热度较高

  口罩行业相关公司自疫情爆发后估值水平均大幅提升,口罩等防护产品对上市公司收入贡献占比不高,短期主要因情绪因素主导。部分企业仍有扩大产能计划,仍然具有较高的社会价值与经济价值,有利于缓解口罩需求压力。

  风险提示:口罩供给过剩风险;疫情持续扩散风险

  投资建议:

  口罩行业短期主要受情绪影响明显,建议对相关标的供应链、产能、出货量变化保持关注。口罩生产企业在疫情发生后全力赶制口罩,努力满足一线临床与普通民众的口罩需求,其社会价值可能高于其经济价值。

  相关标的短期受市场情绪影响估值大幅提升,但口罩等防护产品在各公司收入占比中相对有限,建议关注供应链、产能、出货量变化情况。

  投资摘要:

  关键结论与投资建议

  口罩行业短期主要受情绪影响明显,建议对相关标的供应链、产能、出货量变化保持关注。口罩生产企业在疫情发生后全力赶制口罩,努力满足一线临床与普通民众的口罩需求,其社会价值可能高于其经济价值。相关标的短期受市场情绪影响估值大幅提升,但口罩等防护产品在各公司收入占比中相对有限,建议关注供应链、产能、出货量变化情况。

  核心假设或逻辑

  第一,从供给角度来看,我国口罩总体产能为 2000 万只/天,占全球近半产能规模,其中医用的外科口罩产能是 220 万只,医用 N95 口罩产能约为 60 万只。正常时期足以满足口罩需求,但疫情爆发叠加春节假期,导致口罩生产企业产能利用率不足,随着企业陆续复工及扩大产能,产能仍有提升空间。

  第二,从需求角度来看,近年来我国口罩行业需求较为稳定,整体供需平衡。疫情导致恐慌性口罩抢购,库存期较短,短期存在较大缺口,尽管国内口罩产能全球领先,但短期仍难以满足巨大需求。

  第三,从个股角度来看,口罩行业相关公司自疫情爆发后估值水平均大幅提升, 口罩等防护产品对上市公司收入贡献占比不高,短期主要因情绪因素主导。对于相关个股需关注供应链、产能、出货量变化情况。

  与市场预期不同之处

  市场观点认为口罩需求可能随疫情缓解出现断崖式下滑,生产企业有产能过剩风险。我们认为,随着疫情好转,各企业陆续复工,对口罩需求将进一步增加, 且发改委宣布疫情过后政府将对口罩进行收储,有利于打消产能过剩之忧,当前时点继续投产扩大产能仍有其社会价值与经济价值,且社会价值大于经济价值。

  股价变化的催化因素

  第一,生产企业产能扩增或新获批注册证第二,疫情变化将影响市场情绪变化

  第三,疫情进展将决定口罩需求

  核心假设或逻辑的主要风险

  口罩供给过剩风险;疫情持续扩散风险。

  正文:

  背景: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引发口罩需求剧增

  疫情导致口罩需求激增,受假期影响产能利用率不足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蔓延,口罩需求量大增。2019 年末,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病例首先自武汉开始出现,并逐步蔓延至全国各地,给人民群众的健康安全带来巨大威胁。疫情发生后,民众对医用口罩需求激增,各地口罩迅速断货。随着疫情的进展,一线临床口罩出现短缺,生产企业加班加点赶制口罩。

  我国口罩总体产能为 2000 万只/天,占全球近半产能规模。根据工信部数据,我国口罩总体产能是每天 2000 多万只,产能为全球最高,占全球近半产能规模。对 N95、医用外科口罩等也具有较强的供应能力,医用的外科口罩产能是220 万只,医用 N95 口罩产能约为 60 万只。

  疫情爆发叠加春节假期,口罩生产企业产能利用率不足。疫情爆发正值春节假期期间,多数口罩生产企业已经放假,短时间复工存在一定困难,全行业产能利用率出现不足。

  疫情导致恐慌性口罩抢购,库存期较短,短期存在较大缺口。疫情发生后引起普通民众的高度关注,短期内口罩需求激增。而由于正常状态下口罩库存仅保持 1~2 周左右,短期抢购迅速消化库存,春节前各地已经开始出现口罩断货现象。

  疫情现状:新增确诊连续两日下降,疫情状况有望迎来缓和

  确诊患者数量超过 3 万,严防死守下疫情拐点将临近。截止 2020 年 2 月 6 日24 时,全国(含港澳台)确诊病例 31211 例,现有疑似病例 26359 例,死亡637 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病情隐匿性强,相当多病人没有高烧,初期症状不明显,并且潜伏期就具有传染性,造成比较严峻的防疫形式。在国家层面已经采取了强力的措施,民众的隔离、防疫意识显著增强的情况下,目前已连续两日出现新增确诊病例下降,预计疫情情况将逐渐好转。

  疫情起源地湖北省为重灾区,邻近省份确诊病例较多。截止 2 月 6 日 24 时,湖北省累计确诊病例数量 22112 例,现有疑似病例 21261 例,死 6184 例,临近省份除陕西外确诊数量均已超过 500 例。相比于 2003 年“非典”时期,高铁、飞机等交通方式的普及在提高了交通便利程度的同时,也助长了导致疾病更快扩散,影响范围更广。此外,病毒爆发初期正值“春运”的人口流动频繁时期,也助长了疾病在不同地区间的传播。

  产业链:医用口罩产值占比较高

  常见口罩分类

  常用口罩可分为医用口罩、普通纱布口罩、工业防尘口罩、家用防尘口罩四大类。其中医用口罩又可分为普通医用口罩、医用外科口罩、医用外科口罩等。医用口罩相比其他类别口罩具有较高的技术要求,需要获得相关医疗器械注册证后方可生产。

  医用口罩发展历程

  口罩起源较早,最早在 13 世纪即已经出现。中国古代在宫廷中已经开始使用口罩以避免侍从的气息接触到皇帝的食物。19 世纪末,德国医生库里奇提出在外科手术中使用纱布遮挡口鼻,以避免造成患者的感染。

  历史上口罩在传染病中发挥了重要作用。20 世纪初,在我国东北地区发生的鼠疫疫情中,伍连德博士建议使用口罩进行防护,对抗击疫情起到了很好的效果。1918 年的西班牙流感大流行中,民众被强制要求佩戴口罩。20 世纪,口罩愈发在临床中与传染病防治中发挥重要作用。

  20 世纪 60~70 年代,为降低工业粉尘对健康造成的损害,工业防尘口罩开始出现。3M 公司研发了基于无纺布与静电纤维滤棉的专有技术,从 1967 年开始生产房产口罩,自此逐步成为全球口罩行业领导者。2003 年“非典”期间,民众对口罩需求剧增,此后,国内口罩行业技术要求与行业标准陆续出台。2012年以来,雾霾问题愈发得到重视,防霾口罩需求开始出现大幅提升。

  医用口罩产业链:原材料供给充足,中游生产无菌要求较高

  医用口罩产业链上游为聚丙烯、橡胶等石化原材料。石化工厂生产的聚丙烯是用于生产无纺布的主要材料。为应对疫情,中石化部分炼厂已开始增产高熔指聚乙烯纤维料,并承诺保证供应与价格平稳。

  医用口罩产业链中上游使用聚乙烯等原材料生产无纺布。常见的一次性医用口罩主要由三层无纺布组成:最内层是普通无纺布;中间过滤层使用驻极处理的聚丙烯熔喷无纺布;最外层是进行了防水处理的无纺布。其中熔喷无纺布属于聚合物挤压法非织造工艺,是 20 世纪 50 年代美国海军为收集核试验产生的放射性微粒研制的超细过滤效果的过滤材料,60 年代埃克森、3M 等公司开始生产了第一代熔喷非织造设备。国内主要的生产企业包括:欣龙控股、再升科技、泰达股份、诺邦股份等。目前无纺布企业订单大幅增加,正积极协调产能,加班加点生产无纺布材料。

  医用口罩产业链中游为医用耗材生产企业,将无纺布生产成医用口罩。医用口罩生产企业自动化程度较高,但生产过程对无菌要求较高,生产资质需要获得医疗器械注册证,目前具备医疗器械注册证的生产企业在全部口罩生产企业中占比较低。国内主要的医用口罩生产企业包括:奥美医疗、振德医疗、阳普医疗、尚荣医疗等。目前正积极组织生产,产能利用率持续提升。

  医用口罩产业链下游为医院、药店等终端客户。生产厂商生产好的医用口罩通过医药商业企业、物流公司配送到医院、药店等终端,最终用于院内防护或零售。

  口罩产业市场规模超 100 亿,其中医用口罩占比过半

  口罩行业规模增速提升,医用口罩增速高于行业整体。2019 年我国口罩行业整体产值达到 102 亿元,同比增长 12.6%,其中医用口罩产值 55 亿元,同比增长 15.5%。受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影响,2020 年行业增速有望大幅提升。

  医用口罩产值占比超过 50%。各类口罩中,医用口罩附加值较高,2019 年医用口罩产值占口罩行业整体产值之比达到 54%。普通房纱口罩、工业防尘口罩和日用口罩分别占比 18%、16%和 12%。

  医用口罩技术要求及行业标准

  目前国内主要的口罩技术要求共有五种:《YY0469-2011:医用外科口罩》、《GB19083:医用防护口罩技术要求》、《GB 2626-2006:呼吸防护用品——自吸过滤式防颗粒物呼吸器》、《YY/T 0969-2013: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GB/T32610-2016:日常防护型口罩技术规范》。美国和欧盟的主流标准分别为《ASTMF2100-2019 医用口罩用材料性能的标准规范》、《EN14683-2014 医用口罩要求和试验方法》。

  医用口罩在满足技术要求的同时,需要取得医疗器械注册证方可生产。根据国家药监局数据,国内医用口罩注册证数量约 560 个,具备医用口罩注册证的生 产企业不足 400 家。

  供给:产能相对较高,生产企业众多

  我国口罩行业产能较高,受春节假期影响恢复产能利用率需要时间我国口罩总体产能为 2000 万只/天,占全球近半产能规模。根据工信部数据,我国口罩总体产能是每天 2000 多万只,产能为全球最大,占全球近半产能规模。对 N95、医用外科口罩等也具有较强的供应能力,医用的外科口罩产能是220 万只,医用 N95 口罩产能约为 60 万只。

  口罩产能高,有效期有限,库存量通常维持在 1~2 周。同时,由于口罩的产能较大、流通便利、有效期不长,医院和生产企业通常只保持一两周的库存。普通民众对口罩的需求不高也没有储备口罩的意识。种种原因,造成了口罩的存货有限。而此次武汉疫情的爆发存在突然性,口罩的需求几乎是在一夜之间被引爆。从医院到药房,从超市到工厂,有限的口罩存货被各种渠道迅速消解。

  疫情爆发叠加春节假期,口罩生产企业产能利用率不足。疫情爆发正值春节假期期间,多数口罩生产企业已经放假,短时间复工存在一定困难,全行业产能利用率出现不足。尽管部分企业紧急组织了复工并全力生产,截止 1 月 24 日,我国口罩单日产能预计仅有 800 万只,产能利用率仅有 40%。

  生产企业加快复工,全力投产,产能利用率持续恢复。疫情发生后各口罩生产企业迅速反应,迅速组织员工复工,加班加点生产,尽快恢复产能,根据工信部数据,1 月 25 日大年初一已有 30 多家企业复产,单日产量达到 800 万只以 上。根据发改委公布数据,2 月 6 日我国口罩产能已恢复近 70%,日产量达到1480 只。预计将很快恢复到 2000 只左右的满产水平。

  疫情过后政府将进行收储,打消产能过剩之忧。为消除部分企业担心疫情过后产能过剩的担忧,发改委社会发展司副司长郝福庆表示,对于疫情过后富余的口罩产量,政府将进行收储,无需担心产能过剩,存货积压。鼓励生产企业加快恢复生产,积极提升供给能力。

  口罩生产企业众多,但具备医用口罩生产的企业占比较少

  我国口罩产业链相关企业超过 20000 家,主要分布在华北及华东地区。根据天眼查数据,经营范围涉及口罩生产及上下游的企业共有超过 21000 家企业,数量众多。从地区来看,主要分布在华北及华东地区,企业数量最多的前五大省市分别为浙江、山东、河北、北京、河南看,其企业数量占全国口罩企业总数的 60%以上。

  医用口罩产业链相关企业占比不足 50%。在 21000 家口罩产业链相关企业中,经营范围涉及医用口罩及上下游的企业约 9700 家。从地区分布来看,山东、河北、北京、河南、重庆等省市涉及医用口罩生产的企业占全国的 64%,数量最多的山东省有近 1800 家相关企业。

  具备医用口罩生产许可证的企业不足 400 家。根据国家药监局数据,国内医用口罩许可证数量约 560 个,具备生产许可证企业约 350 家。以河南、江西、江苏、湖北和广东居多,其中河南省最多,有 68 家企业,拥有 138 张许可证。综合看来,尽管口罩产业链相关企业众多,但具备生产医用口罩资质的企业占比较少。

  需求:不同人群、场所对口罩需求不同

  我国口罩需求较为平稳,短期疫情导致全民佩戴口罩,需求激增

  近年来口罩供需较为平衡,防霾需求推动 N95 等口罩需求攀升。2003 年口罩需求由于“非典”大幅提升,此后口罩市场供给基本保持平衡状态。近年来由于气候变化影响,防霾需求导致 N95 等防霾口罩需求攀升,但整体供需保持较为稳定状态。

  疫情导致恐慌性口罩抢购,库存期较短,短期存在较大缺口。疫情发生后引起普通民众的高度关注,短期内口罩需求激增。而由于正常状态下口罩库存仅保持 1~2 周左右,短期抢购迅速消化库存,春节前各地已经开始出现口罩断货现象。

  出于对疫情的担忧,民众对医用防护口罩、N95 等口罩存在部分过度需求。疫情发生后迅速蔓延,引起民众担忧,导致各类人群均对医用防护口罩、N95 等防护等级较高的口罩存在较大需求。根据《预防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口罩选择与使用技术指引》,对于中等风险暴露人员建议佩戴医用外科口罩,对于较低风险和低风险暴露人员建议佩戴普通医用口罩。仅高风险暴露与较高风险暴露人员建议佩戴医用防护口罩或 N95 及以上标准的口罩。

  尽管产能已经达到全球的近 50%,但仍然应对短期巨大的需求变化仍存在较大供需缺口。我国口罩产业供给能力较强,产能相对较高,但面对即将到来的复工潮和全民佩戴口罩的巨大需求,单日 2000 万只的口罩产量仍显捉襟见肘,尤其对于产能不足百万只的 N95 口罩,产能数百万只的医用外科口罩,预计仍难以充分满足一线医疗需求。整体来看,短期内我国口罩市场仍存在较大的供 需缺口。

  不同人群防护需求不同,引导民众合理选择与正确佩戴口罩

  口罩选择和使用技术指引发布,指导合理佩戴口罩,减少过度防护。2020 年 2 1 月 31 日,国家卫健委疾控局发布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不同风险人群防护指南》和《预防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口罩使用指南》,指导不同人群在不同场合科学合理地选择和使用口罩,减少不必要的过度防护,严防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蔓延和扩散。

  医院等高风险暴露人员应佩戴医用防护口罩、N95 等防护程度较高口罩。高风险暴露人员主要包括:1)在收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确诊病例、疑似病例)的病房、ICU 和留观室工作的所有工作人员,包括临床医师、护士、护工、清洁工、尸体处理人员等;2)疫区指定医疗机构发热门诊的医生和护士;3)对确诊病例、疑似病例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的公共卫生医师。其使用口罩的防护建议包括:

   医用防护口罩;

   在感染患者的急救和从事气管插管、气管镜检查时加戴护目镜或防护面屏;

   医用防护口罩短缺时,可选用符合 N95/KN95 及以上标准颗粒物防护口罩替代,也可选用自吸过滤式呼吸器(全面型或半面型)配防颗粒物的滤棉,动力送风过滤式呼吸器的防护效果更佳。

  较高风险暴露人员建议选择符合 N95/KN95 及以上标准的颗粒物防护口罩。1)急诊科工作医护人员等;2)对密切接触人员开展流行病学调查的公共卫生医师;3)疫情相关的环境和生物样本检测人员。

  中等风险暴露人员建议佩戴医用外科口罩。该类人员主要包括:1)普通门诊、病房工作医护人员等;2)人员密集场所的工作人员,包括医院、机场、火车站、地铁、地面公交、飞机、火车、超市、餐厅等相对密闭场所的工作人员;3)从事与疫情相关的行政管理、警察、保安、快递等从业人员;4)居家隔离及与其共同生活人员。

  对于较低风险人员选择一次性医用口罩即可。如:1)超市、商场、交通工具、电梯等人员密集区的公众;2)室内办公环境;3)医疗机构就诊(除发热门诊)的患者;4)集中学习和活动的托幼机构儿童、在校学生等。

  低风险暴露人员可选择普通医用口罩或不佩戴口罩。例如:居家室内活动、散居居民、户外活动者、通风良好工作场所工作者等。

  医护人员口罩短缺,N95 口罩统一调拨

  战斗在一线的医护人员面对着巨大的暴露风险,全国各地加快生产,力争保障一线医务人员需求。根据《中国卫生健康统计年鉴 2019》数据,全国各类医疗机构共有医务工作人员 1230 万人,其中医院执业医师(含助理医师)即超过205 万人,注册护士超过 382 万人。即使考虑部分医院、部分科室风险暴露程度较低,但至少应佩戴医用外科口罩,部分高风险暴露人员应佩戴医用防护口罩或 N95 口罩。而医用外科口罩为一次性口罩,不可重复使用,保守估计仅医务人员对医用外科口罩的需求即有数百万只。

  考虑到高风险暴露的医务人员口罩严重短缺,工信部可能对医用防护口罩同一调拨、管理。工信部副部长王江平表示,医用防护口罩、N95 口罩等资源应该采取特殊措施来统一调拨与管理。对于普通民众来说,按照卫健委指南在不同场合选择合适的一次性医用口罩正确佩戴即可满足防护需求,不必过度追求医用防护口罩或 N95 级别的防护,本身也是一种对一线临床抗击疫情的医务人员的支持。

  个股:短期相关股票关注度较高

  振德医疗

  振德医疗是一家集研发、生产、销售为一体的医用敷料行业企业。目前,公司主要产品线涵盖现代伤口敷料、手术感控产品、传统伤口护理产品及压力治疗与固定产品。经过多年的积累,公司已成为国内医用敷料生产企业中产品种类较为齐全、规模领先的企业之一。

  公司加大医用口罩生产力度,防护产品收入占比约 5%。公司部分产品涉及医用外科口罩、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医用防护口罩及日常防护型口罩等。2018年度,公司口罩等防护产品实现销售收入 5,425 万元,占公司主营业务收入3.83%。2019 年前三季度公司口罩等防护产品实现国内销售收入 5,188 万元,占公司主营业务收入 4.07%,占公司主营业务收入比重相对较小。

  公司预告 2019 年归母净利润 1.56~1.69 亿元,同比增长 20%~30%。公司预计2019 年度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 1.06~1.16 亿元,同比增加 10%到 20%。收入增长主要受益于公司不断拓展海外市场和深耕国内市场,同时,公司 2019 年度收购苏州美迪斯医疗运动用品有限公司 70%股权和英国 Rocialle HealthcareLimited 55%股权,并分别于 2019 年 2 月和 8 月纳入公司合并报表范围,对公司业绩产生积极影响。

  奥美医疗

  奥美医疗主营业务为医用敷料等一次性医用耗材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为国际知名医疗器械品牌厂商提供 OEM 贴牌服务。公司注重医用敷料产业链深度整合,目前已形成了贯穿纺纱、织布、脱漂、加工、包装、灭菌、检测等所有生产环节的完整产业链,具备较为突出的自动化、规模化生产优势。目前公司产品根据使用用途,可分为伤口与包扎护理类、手术/外科类、感染防护类、组合包类四大系列,满足客户多元化产品需求。公司产品以出口为主,销往美国、加拿大、德国等多个国家和地区,客户以国际知名医疗器械品牌厂商为主。

  受疫情影响,股价大幅提升。公司产品主要为伤口与包扎护理类、手术/外科类、感染防护类、组合包类等一次性医用耗材。受口罩等防护用品需求大幅提升影响,市场对公司关注度近日大幅提升,公司公告称口罩等防护产品仅为公司众多产品品类之一,其需求量的增加不会对公司财务状况产生重大影响。

  积极扩大产能,单日产量约 55 万个。疫情发生后,奥美医疗积极扩大产能,已对公司生产线进行了改造升级。目前公司与口罩相关的生产线均满负荷运转,日产能已经从 13 万个医用外科口罩,上升到 50 万个医用外科口罩和 5 万个N95 口罩。

  公司预告 2019 年归母净利润 3.19~3.40 亿元,同比增长 40%~49%。2019 年度公司各项业务稳步增长,带动整体收入及净利润增长。此外,报告期内公司出售二级全资子公司东莞奥美医疗用品有限公 100%股权,对公司净利润产生正面影响。

  阳普医疗

  阳普医疗是国内真空采血系统行业的龙头企业。公司的主要业务为医学实验室诊断及医疗信息化建设。公司业务领域已涵盖“临床实验室标本解决方案”、“临床实验室诊断”、“影像学诊断”、“临床护理与麻醉”、“健康管理”和“医院数字化整体解决方案”等大平台。

  公司预告 2019 年归母净利润 2500~3000 万元,实现扭亏为盈。去年同期归母净利润亏损 1.37 亿元。2018 年因子公司未达成业绩预期,计提了大额商誉减值,导致去年同期亏损,2019 年公司聚焦主营产品的推广和销售,主营业务稳定增长,销售收入比去年同期增长 5.69%。此外,公司参股子公司阳和生物贡献投资收益 1,100 万元。

  应对疫情需求,快速会服生产,保质保量供应口罩等防护产品。全资子公司湖南阳普是公司民用防护口罩的生产基地,疫情发生后,公司紧急召回员工恢复生产,春节期间 24 小时生产发货,尽全力交付疫情急需的防护口罩,并承诺非常时期“质量不下降、价格不上涨”,按照政府的要求优先满足疫区订单。2 月 4 日,公司公告湖南阳普的 N95 级别医用外科口罩应急审批注册获批,将迅速投入生产。

  尚荣医疗

  尚荣医疗主要提供以洁净手术部为核心的医疗专业工程整体解决方案。具体包括医疗专业工程(如手术室、ICU、实验室、化验室、医用气体工程等)的规划设计、装饰施工、器具配置、系统运维等一体化服务。

  子公司普尔德医疗是国内一次性无纺医疗用品和医用无纺布制成品的大型企业。普尔德医疗已被国务院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物资保障组确定为紧急医用物资防护服第一批定点企业。其主要产品为医用纳米抗菌抗病毒复合材料、一次性手术包、一次性手术衣及防护服等医用防护产品。普尔德医疗已通过 ISO13485、CE 及美国 FDA 认证,与 Medline、杜邦、3M、金伯利等国际医疗耗材知名企业长期合作。

  年产能纳米无纺布原料 8300 吨。普尔德医疗年产一次性手术衣 7000 万件,各类防护服 1000 万件,一次性手术包、手术铺单等产品 1500 个标准货柜,纳米无纺布原料 8300 吨。

  延安必康

  延安必康主营业务为医药中间体、农药中间体、新能源新材料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自 2015 年实施完成重大资产重组后,公司始终保持“医药+化工”双主业运行。医药业务不断向下游延伸,加强终端市场的开拓,在地区和终端的覆盖稳步扩大,逐步构建医药全产业链业务体系。目前公司的主营业务包括医药工业板块、医药商业板块、新能源新材料板块以及药物中间体(医药中间体、农药中间体)板块四大类。

  孙公司拟改造 8 条口罩生产线。2 月 5 日延安必康公告,拟以全资孙公司必康制药新沂集团为主体,计划通过租用关联公司(公司控股股东全资子公司江苏嘉萱智慧健康品有限公司)在新沂市已建成的护理品生产车间内改造建成 8 条口罩生产线,同时在自有厂房原预留区域建设一条免洗洗手液生产线。

  口罩改造项目拟投资 3800 万元,预计口罩年产量达到 1.1 亿只。本次投资口罩生产线改建项目 3,800 万元;投资洗手液生产线改建项目 1,000 万元。项目完全达产后,预计口罩年产量 10,950 万个(日产能 30 万个),免洗洗手液年产量300 万瓶。

  口罩生产线改建项目主要支出为新增设备购置费 1200 万元。预计口罩生产线改建项目总投资 3,800 万元,其中生产厂房场地租赁一年费用 800 万元,配套设备设施租赁一年费用 504 万元,设备改造费用 350 万元,新增设备购置费用1,200 万元,铺底流动资金 946 元。

  口罩项目建设周期 30 天,预计年产值 8216 万元。口罩生产线与洗手液生产线建设周期分别为 30 天和 50 天。根据公司测算,口罩生产线改建项目全面投产后年均可实现收入 8,216 万元,利润总额 1,784 万元,税后净利润 1,338 万元。洗手液生产线改建项目达产后年均可实现营业收入 9,000 万元,利润总额 1,800万元,净利润 1,300 万元。

  生产经营状况对比

  单日口罩产能在 30~50 万只左右,仍有进一步扩大产能空间。振德医疗、奥美医疗、阳普医疗、尚荣医疗等医疗耗材生产企业收入体量在 10~20 亿之间,利润规模在 1~3 亿(除阳普医疗因商誉减值导致亏损)。延安必康医药商业占比较高,因而收入体量较大,但净利率相对略低。从口罩产能上看,单日产能多集中在 30~50 万只,但部分企业仍有扩大产能计划。

  财务对比

  毛利率集中在 25~40%之间,ROE 差异较大。可比公司财务对比来看,盈利能力差异较大,主营产品以医用敷料为主的振德医疗和奥美医疗较为接近,毛利率在 30%左右,净利率在 10%左右。阳普医疗主要产品为真空采血系统,毛利率与销售费用率、研发费用率均相对较高。延安必康商业占比较高,毛利率相对较低。ROE 水平差异较大,振德医疗与奥美医疗较高,主要受益于资产周转率较高和 EBIT Margin 较高。

  估值对比

  口罩行业相关公司自疫情爆发后估值水平均大幅提升。对比可比公司过去一年的市盈率变化情况(周收盘价,TTM,前复权),振德医疗、奥美医疗、尚荣医疗 2 月 7 日收盘价相比于 1 月 17 日均出现显著提升,且已经大幅高于过去一年内的平均市盈率水平。(阳普医疗由于市盈率为负未列出)。延安必康受公告建设口罩生产线影响,同期市盈率也有较大提升,但与过去一年相比仍处于接近水平。

  风险提示

  口罩供给过剩风险;疫情持续扩散风险

  投资建议

  口罩行业短期主要受情绪影响明显,建议对相关标的供应链、产能、出货量变化保持关注。口罩生产企业在疫情发生后全力赶制口罩,努力满足一线临床与普通民众的口罩需求,其社会价值可能高于其经济价值。相关标的短期受市场情绪影响估值大幅提升,但口罩等防护产品在各公司收入占比中相对有限,建议关注供应链、产能、出货量变化情况。

新浪声明: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微博

HOT RECOMMEND

关于新浪VR | 论坛社区 | 网站合作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招聘信息

Copyright © 1996-2015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证000007  京网文【2017】10231-1157号

北京幻世新科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