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中国国际学校蓝皮书:中国国际学校进入新时代(可下载)

2020-01-04 06:37:48   来源:新浪VR

  获取《2018中国国际学校蓝皮书》完整版,请关注微信公众号:vrsina,后台回复“教育行业”,该报告编号为20bg0002。

  2018年11月3日,全球化智库(CCG)与南南国际教育智库研究院联合在大连举办的2018第三届新聚合国际教育高峰论坛上发布了《2018中国国际学校蓝皮书》。该报告对中国国际学校教师以及服务对象进行了调查,分析了“国际教育本土化”这一理念的内涵及其在践行这一理念时面临的挑战,并对中国国际学校未来发展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的国际教育提出建议。这是CCG连续第三年发布该报告。

  南南国际教育智库研究院院长王晓阳,CCG执行秘书长李卫锋在论坛上对报告做了详细解读。

  李卫锋,CCG秘书长

  王晓阳,南南国际教育智库研究院院长

  报告对“国际教育本土化”理念的内涵以及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国际学校与国际教育的发展状况进行了分析,对在中国北方某地国际学校工作的教师和学生进行了深度访谈,基于访谈内容、研究兴趣和前期相关研究成果,研究小组设计了针对中国国际学校学生家长的调查问卷,总结了中国国际学校“国际教育本土化”培养目标、课程实践、学校管理这三大主题下的发展状况。从而揭示了中国国际学校在践行“国际教育本土化”这一理念时面临的问题和挑战,并为国际学校发展提供了意见和建议。此外,报告提供了以美国、加拿大为例的英语国家“国际教育本土化”情况和以土耳其为例的非英语国家“国际教育本土化”的历程,供有兴趣的读者参考。

  应对世界变革,培养终身学习能力是关键

  报告调查显示,就“国际教育本土化”理念下的培养目标,78.57%的家长最希望孩子能够获得的素养是“应对世界变革与变化的终身学习能力”;58.53%的家长注重“多文化背景下的交流能力”;而37.5%的家长希望能够培育子女对于“多元文化的包容性”;36.7%的家长希望国际学校能够培育学生的“责任感”。另外,受访的国际学校教师也提到“批判性思维”或“判断能力”的重要性。大部分家长对于“国际教育本土化是否有利于民族文化的振兴,实现中国梦”和“国际教育本土化应当弘扬优秀的中国传统教育理念”这两种说法持积极乐观的态度。

  收入越高的家长越重视强调中国本土知识

  报告结果表明,就“国际教育本土化”理念下的课程实践,67.46%的家长表示应当在课程上更加强调中国本土知识,同时也有21.42%的家长对此持模糊态度,以及近10%的家长认为国际教育本土化并不意味着要强调本土知识,收入越高的家长,也表现出更加积极的态度。超过一半的家长认为国际教育的教材应当符合中国的政策法律。33.13%的家长认为国际教育本土化应当增加中文课,而32.32%的家长反对, 34.52%的家长则持中立态度,其中,低年龄组和学历越低的家长越倾向于支持的态度。此外,26.39%和43.25%的家长认为国际教育应该采取更适合中国孩子的教学方法,而7.14%与4.37%的家长表达了对该问题不同程度的忧虑。

  国际学校外籍教师多方面受肯定,部分家长担心外籍教师影响民族认同感

  据报告显示,就“国际教育本土化”理念下的学校管理,25.99%和56.35%的家长不同程度的认为外籍教师能够给孩子带来更优质的学生教育,只有1.98%的家长对外籍教师能够起到作用感到一些质疑。其中,中等收入组的家长们比高收入或低收入的家长更赞同外籍教师在这方面的作用。超过90%的家长认可外籍教师在拓宽国际视野方面的作用,并对外籍教师培养孩子的文化适应力予以了厚望。此外,绝大多数家长对外籍教师在提高外语能力方面表示认可。40.28%的家长非常认可外籍教师的教学与管理方式,53.37%的家长也支持外籍教师的教学与管理方法,仅有0.8%的家长提出了不同程度的质疑。

  受访中籍教师对于国际学校外籍教师评价很高。但中籍教师也提到中国传统的教学方式在课堂效率和对于学生学习专注度、坚持的品格、战胜挫折能力和知识基础扎实度的培养上更适合低幼学段的学生。同时,超过60%的家长表示外籍教师会影响孩子的国家与民族认同感,较低年龄和学历越低的家长对此担忧越大。43.25%的家长认为外籍教工流动性高,不利于学习的连贯性, 28.37%的家长对此观点表现了强烈的看法,仅有7.35%的家长认为外籍教师的流动对于孩子的学习不会产生具体的影响。

  超五成家长认为教改将提升教学质量,超六成家长认为多元文化内容将受到影响

  另外,对于近期《民促法实施条例草案》(送审稿)中家长关于境外教材的规定和近期开展的中小学教材排查的看法, 55.96%的家长认为教材改革后会提升教材质量, 27.98%的家长对此问题持观望态度, 7.34%和8.73%的家长对此表达了不同程度的担忧,收入越高的家长表现出了更加乐观的态度。同时,52.58%的家长认为国际教材审查会让国际教育更加符合教育理念,但超过60%的家长认为教材审查后,其中的多元文化内容可能会受到影响。约一半的家长认为教师需要时间才能够适应教材改革,仅有7.34%的家长认为自己的孩子能够适应教材改革带来的影响。

  对于《民促法实施条例草案》(送审稿)中关于境外教材的规定和近期开展的中小学教材排查将对学校管理产生的影响,67.86%的家长认为,国际学校的教材改革会使得民办教育行业更加规范。但56.35%的家长认为国际教材改革将对国外大学的申请产生消极影响,且58.73%的家长表示国际教材改革会降低国际学校的性价比。在国际学校课程教材改革后家长对于孩子未来规划的打算,39.29%的人选择继续让孩子完成学业;而33.53%的人表示对改革的影响不清楚,而12.3%的人没有具体想法。

  基于上述调查结果,《2018中国国际学校蓝皮书》针对中国国际学校未来如何走好“国际教育本土化”之路提出了以下建议:

  1。 从粗放发展到精耕细作:中国国际学校发展进入“新时代”

  调查结果显示,家长、教师和学生们认为国际学校培养了一大批能力出众、活跃在国内外舞台上的国际化人才,满足了一些家长在子女教育上个性化的需求;在引进国外教材的同时,积极接纳、开发符合中国国情的国家教材、校本教材,并不断探索中国学生能够接受的教学方式;聚集了一大批具有国际视野、国际教育经验、敢于开拓的本土和国外教师,为他们提供了交流和实验的平台;还为国内教育同行提供了不少可借鉴的经验。

  随着“全球化”发展,走在“国际教育本土化”前线的中国国际学校呈现“粗放型发展”态势。从调查来看,《民促法实施条例草案》(送审稿)的出台和近期开展的中小学教材排查得到了多数家长的理解。研究团队相信接下来的改革,将是促进中国国际学校转向“精耕细作”模式的催化剂。对于中国国际学校来说,未来一段时间将是大浪淘沙、整体质量全面提升的时代。

  2。 兼顾“国际性”与“本土性”

  调查结果表明,子女“国际性”的养成仍是家长的主要期望和选择国际学校的首要动机。文化自信对 “国际性”与“本土性”素养的兼顾具有重要意义。包容国外事物固然重要,但正如受访教师所述,最关键的当属“判断的能力”或“批判性思维”。但是,如受访教师所建议的那样,应充分考虑学生个人发展情况,将批判性思维的锻炼作为高年级学段的重点教学任务。

  3。 加大力度开发“中外结合”的课程组合,构建更有针对性的课程评审方案

  针对《民促法实施条例草案》(送审稿)的发布和近期开展的中小学教材排查,获得一大部分学生家长的支持。但必须指出的是,家长们对于改革的效果还存在很多担忧,据被访教师反映,很多国际学校一直在做“中西结合”课程的尝试,特别是在义务教育阶段。要达到“中西结合”课程组合这一目的,一方面,一线教师与教育研究者应加强国家课程标准与国际课程标准的对标研究,开发符合学生需求和国家需求的衍生课程。另一方面,建议教育主管部门组织有关专家,为国家课程标准设立多样化的实施方案,特别是针对有国际教育需求的学生设立实施方案,以使课程评审更有针对性。

  4。 促进中外籍教师间的交流,出台中国国际学校教师资格认证机制

  本次调查显示,家长认为中籍教师与外籍教师对于国际学校“国际教育本土化”之路同样重要,纯外籍教师或高外籍教师的配比不一定符合家长期待。因此,报告建议学校管理者和地方教育主管部门积极促进中外教师间相互学习、交流,打磨出一套更适合中国学生的国际教育教学方法。

  当前,对于国际学校教师资格的认定通常以是否具备国外某项证书为准,为提高中国国际学校教师的整体水平,保证“国际教育本土化”道路的顺利进行,报告建议教育主管部门组织有关专家,出台中国国际学校教师资格认证标准,作为现行国际学校教师资质证明的补充。为保证国家标准的顺利推行,教育主管部门可与国际学校联合,对达到国家标准和国际标准双重资质的教师进行表彰、给予一定的职级评定或物质奖励。

  5。 设置试验区,逐步推进各项改革

  针对《民促法实施条例草案》(送审稿)的发布和近期开展的中小学教材排查引起了一些家长的担忧,以及研究团队在出入境管理相关研究中发现,外籍教师流动问题常常牵涉多个管理部门,因此,国际学校课程改革可能是一项牵一发动全身的过程。鉴于这些顾虑,建议循序渐进的推动国际学校课程改革。如可考虑将某个地区设为试验区,尝试进行各项改革,观测其成效与挑战,加强针对相关挑战的研究,及时总结经验,再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在推广过程中,各地区也应根据自身发展状况进行调整。

  全球化智库(CCG)长期致力于人才国际化等领域的研究,早在2012年,CCG就开始持续关注、研究国际学校,这已经是CCG连续第三年发布《中国国际学校蓝皮书》。2017年, CCG与南南国际教育智库研究院联合发布《中国国际学校蓝皮书(2017):“一带一路”沿线地区中国国际学校发展战略报告》,研究分析了“一带一路”沿线地区对中国国际学校的需求,西方主要国家国际学校走出去的战略与经验,“一带一路”沿线典型国家国际学校运营与市场结构,并对中国国际学校如何“走出去”提出了政策建议。2016年, CCG与北京王府学校联合在北京举办的2016“新聚合”首届国际教育高峰论坛上发布《中国国际学校报告蓝皮书(2016)》,为更加深入地了解我国国际学校发展现状及其学生的发展状况具有重要意义,并为中国国际学校的健康持续发展提供了现实依据和理论指导。

  随着全球化的快速发展以及面对越来越多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和议题,使得人类已经进入一个互相联通、互相依存的时代,人力、资本和信息的跨国流动日益广泛,对国际化人才的需求也日益紧迫,国际学校通过提供国际化课程,为本土学生获得进入全球领先学府的国际资格,对培养国际化复合型专业人才有着重大意义。而该报告的持续研究和发布,为中国国际学校发展、国际人才的本土化培养提供了全球视野和实践指导。

新浪声明: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精彩推荐
相关新闻

Cloud VR最佳业务体验白皮书:详细分析VR的发展和未来(可下载)

11月14日移动合作伙伴大会,浙江移动、移动研究院和华为发布首个基于终端、网络、内容三匹配的Cloud VR最佳业务体验白皮书。寻求...

相关Cloud VR体验建网技术白皮书:一张图了解Cloud VR的发展(可下载)
2020-01-01 13:17:25 来自:行业数据

Cloud VR体验建网技术白皮书:一张图了解Cloud VR的发展(可下载)

1.1 前言 虚拟现实的云化(Cloud Virtual Reality, 以下简称 Cloud VR)是将云计算、云渲染的理念及技术 引入到 VR 业务应用中,...

相关国内首届VR体育运动会登陆南昌 体育+娱乐新业态打造世界VR高地
2020-01-01 09:11:39 来自:行业数据

热门推荐

HOT RECOMMEND

关于新浪VR | 论坛社区 | 网站合作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招聘信息

Copyright © 1996-2015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证000007  京网文【2017】10231-1157号

北京幻世新科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