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众到主流,打造抹茶超级IP

2019-09-23 17:50:27   来源:新浪VR

  一直以来,在行业内,抹茶都和2个标签挂钩:绿色、小众。前者是其本身特性,后者来自市场认知。

  据欧标抹茶研究院负责人表示:在大众领域,消费者却对抹茶表现出十足的热情。抹茶色、抹茶风、抹茶零食,常常受到追捧。欧标抹茶研究院发起#不喜欢吃抹茶的人#的话题讨论。在投票里,喜欢抹茶的人接近不喜欢的2倍。这些都从侧面说明:抹茶在消费者中,远没有想象中小众。

  在新茶饮创新难、成本高的现有局面下,开发抹茶品类本应大有可为。但鲜有品牌将抹茶作为菜单中的一个单独品类。

  为什么饮品店对抹茶如此“不上心”?阻碍抹茶成为饮品店常规品类的原因,究竟是什么?除了抹茶冰淇淋,大多抹茶产品销量不好。问题又出在哪里呢?欧标抹茶研究院,带你一探究竟。

  抹茶市场缺乏规范,价格品质良莠不齐

  有不少勇敢尝螃蟹的消费者,吃下抹茶的第一口就被伤到了,感觉“又苦又涩”。这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国内商家大多用绿茶粉代替抹茶粉,普通人很难分清楚。

  绿茶粉又苦又涩,而真正的抹茶粉富有海苔香、低苦涩、高茶感、入口鲜爽的特点。品质上乘的抹茶粉每公斤价格上千元,而绿茶粉的价格每斤从几十元到几百元不等。大多数消费者对价格敏感,让很多品牌不敢轻易尝试抹茶,从而追求廉价绿茶粉甚至是抹茶香精。

  久而久之,抹茶难吃还贵变成消费者的潜意识认知。长此以往,抹茶市场还没爆发,就中途夭折。

  抹茶研发受限

  零售市场抹茶品类需求旺盛,但现调饮品类产品却未见起色,很大原因在于,现有的抹茶饮品无论是从口味,还是产品形态上,对消费者都缺乏足够的吸引力,更难使消费者产生持续购买的动力。

  将抹茶和牛奶混合,然后再和红豆、珍珠、芋泥、紫薯等原料搭配,是目前市面上最常见的制作方式,但这种传统的搭配方式存在明显的短板,既无法为消费者提供更具风味的口感享受,也容易形成审美疲劳。

  另外,有时喝一杯抹茶拿铁时,仔细观察,可以发现里面有许多小颗粒,长时间放置甚至还会出现分层。其实抹茶是由水溶性物质和脂溶性物质组成的,并不完全溶于水。所以,真正使用抹茶的饮品,一定会有颗粒物。但在观感上,这也会影响消费者对抹茶的评判,影响销售。不知情的还以为出现了食品安全问题。

  现在市场需要更多的抹茶应用方案和后应用的支持。贵茶集团联合日本百年老字号茶企,成立了国内首家中日合作创办的抹茶研究院,通过和各行业研发机构的合作,结合中日专家资源,对抹茶产品进行改进和创新,为行业提供更多应用解决方案。相信在未来会给饮品行业带来不一样的抹茶创新。

  抹茶市场的供给失衡

  在和很多品牌方、专业研发人员沟通时,他们对做抹茶产品往往热情不高。消费者认知、技术、价格等都是影响因素,让行业研发从业者不愿轻易尝试。多重因素的连环影响之下,市场呈现出一个循环怪圈。

  消费者因为产品无法满足消费需求,从而放弃或低频消费;品牌因为消费需求不振,从而减少投入和研发;因为缺乏足够的研发力,导致平庸的产品对消费者缺乏吸引力。

  要解决需求供给的矛盾和难题,首先需要打破抹茶产品价格高昂的传统印象。

  抹茶品牌36MATCHART创始人杨林兴认为,中国抹茶市场在最初阶段过于强调原产地、高品质的原材料,导致一开始抹茶产品的价格就居高不下。“市场规律应该是由浅入深,而抹茶在中国发展的路径却是反向的。”杨林兴说。先入为主的印象阻碍了抹茶产品平价化路径,最终造成市场供给失衡,2018年抹茶专门店集体失落,就是鲜活的例子。

  但国内抹茶生产商的技术和产能升级,国产抹茶为品牌在原材料的成本方面,提供了价格空间。贵茶欧标抹茶品牌负责人梁倩莹表示,“贵茶集团的欧标抹茶按照最高的食品安全标准‘欧盟标准’指导生产,并且理论年产量可以达到4000吨,能够满足大部分抹茶产业市场的需求。”即使是在花费同样价格成本的情况下,贵茶集团也可以提供更高品质的抹茶原材料产品。

  中国抹茶行业2018年工业总产值已接近2亿元,需求也在逐年提高。由此可见,产能提升,有效降低抹茶市场的原料成本,进一步倒逼行业创新和消费市场成熟。

  总体来讲,抹茶小众并非受众群体小众,而是品类应用的受限。

  抹茶在目前的市场中,更多作为口味调剂出现,还未诞生消费领域的品牌。但随着消费者认知观念的转变,对健康趋势的追求,经过不断的市场培育,抹茶是存在未来的,抹茶回归是必然趋势。

  抹茶应该有多种的存在形式。抹茶饮品不一定是最好的推广方向,但却是最快能够影响大众消费习惯的一个方向。在饮品行业原茶回归和精细化发展的趋势下,未来细分领域诞生一个以抹茶为特色的超级IP,也未尝没有可能。

新浪声明: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精彩推荐

热门推荐

HOT RECOMMEND

新浪VR简介 | 论坛社区 | 网站合作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招聘信息

Copyright © 1996-2015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证000007  京网文【2017】10231-1157号

北京幻世新科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